東方公安“背篼”警務再升級:進村辦公,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商報全媒體訊 “阿公您好!這是更換好的戶口本,我們給您送過來了。”日前,東方市公安局八所派出所副所長陳禮輝帶著民警,背上背包走進轄區(qū)居龍村委會村民符要貴家中,將嶄新的戶口本送到其手中。
今年79歲的符阿公是一位獨居老人。駐村干部到其家走訪時,發(fā)現老人的戶口本破舊,已多年未更換,就主動幫助老人報送派出所。僅一天時間,派出所戶籍民警就把證件換好了。“謝謝你們!”拿到新的戶口本,老人滿臉笑意,一個勁地道謝。 送證上門是東方公安開展“背篼警務”模式的一個縮影,該模式也是東方公安踐行“楓橋經驗”的有力舉措。
背篼里都有啥?
群眾新辦的戶口本、身份證,還有民警進村入戶宣傳的反電詐手冊、安全教育冊子……一個小小的背篼,裝的是新物件,搭建的卻是警民“連心橋”。
“阿婆!新的戶口本換好了,我們給您送來,要保管好。”在居龍村委會,陳禮輝等人將戶口本遞上后,又拿出了反電詐宣傳手冊,和68歲的陳阿婆聊起預防電信網絡詐騙的方法,叮囑老人一人在家時,陌生電話不要接,時刻保持警惕。“謝謝你們,為我們提供方便,直接送上門來了,省得我們跑動。”民警暖心的話語讓陳阿婆十分開心。她握住民警的手久久不放,“放心,我不會亂點的,有事情就找村委會、找你們。”從送證上門到送安全宣傳上門,“背篼警務”模式不斷延伸,該模式真正成為人民警察為人民的好模式。
近年來,八所派出所還推出“代辦服務、預約服務、延時服務、上門服務、線上咨詢”等特色服務,讓服務窗口下沉基層,實現服務群眾全天候、零距離,打造真正的“百姓窗口”。
陳禮輝說,去年以來,八所派出所共為群眾辦理各類戶籍業(yè)務2100余次,接受群眾“線下+線上”咨詢1870余次,實行電話、微信預約、延時服務群眾450人次,多次為孤寡老人、行動不便人群送證上門,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背篼警務”模式的升級完善,還體現在推進轄區(qū)長治久安、為民解糾紛等方面。八所派出所下轄解放社區(qū)、友誼社區(qū)和永安社區(qū),以及八所和居龍兩個村居,轄區(qū)面積12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5692戶50617人,流動人口10658人。
其中,居龍村委會鄰近兩所中小學,人員流動密集,往來人口較多。早些年,該村委會一度出現盜竊案件,許多電車電瓶被盜,村委會也曾為此苦惱。
從去年開始,居龍村經常出現“背篼警務”:兩三名民警背著背包進村入戶送證,開展安全教育宣傳。
“村里常有警察來往,小偷小摸的行為少了。大家伙心里頭高興。”居龍村委會黨支部副書記陳新祥說,村子見警率高了,大家安心,村子治安也就好了,“還能及時為村民調解糾紛。”
在居龍村,曾有幾名村民因對父母遺留土地的分割存在異議。原為兄弟的幾人關系日漸疏遠,多次發(fā)生爭吵等行為。村委會上門調解,但未能取得最好效果。
“背篼警務”進村后,陳禮輝等民警發(fā)現了這起糾紛,多次利用多元化聯合調解機制,與村委會干部攜手,聯系鎮(zhèn)政府等多部門參與調處,最終促使這起長達17年的糾紛得到調解。
“村里新增人口多少了,辦完入戶手續(xù)沒有?還有沒有村民要申請辦理身份業(yè)務?”在居龍村委會辦公室,陳禮輝認真向村干部了解村子發(fā)展情況,他是派出所副所長,同時也是該村的黨支部副書記。
言語間,陳禮輝從背包里掏出公安便攜筆記本電腦放在桌上,圍繞“一標三實”(標準地址、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等工作準備就地辦公。
“都申請了。之前有民警進村我們都現場申請了,相信很快就辦好了。”陳新祥感嘆說,民警進村入戶,把服務送到家門口,零距離解決群眾的難題,這一系列善舉讓群眾感到暖心。
陳禮輝介紹,當前,東方公安將原有的背篼警務包升級為“智慧背篼警務包”,新增用公安便攜筆記本電腦上門為老、弱、病、殘等困難群眾辦理身份證業(yè)務等服務,最大限度地讓群眾少跑彎路、少等一分鐘、少排一次隊,進一步充實了“智慧背篼”的功能和價值。
今年以來,八所派出所不斷推進“背篼警務”模式與各項聯動機制相結合,化解群眾矛盾糾紛162起,打擊各類違法犯罪人員116人次,實現轄區(qū)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發(fā)案率同比下降。
“下一步,八所派出所將持續(xù)深化推進‘背篼’警務模式,做到每周至少三天民警進村入戶,提高轄區(qū)的見警率,解決轄區(qū)熱難點問題,做好群眾‘守夜人’。”陳禮輝說。(吳平 王曉芳)
【責任編輯:趙康麗】
【內容審核:吳鐘旺】
版權聲明:國際旅游島商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版權作品,歡迎轉發(fā),但非經本報書面授權同意,嚴禁包括但不限于轉載或改編、引用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24小時熱聞
相關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