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中和古鎮(zhèn) 尋東坡印跡
商報全媒體訊(椰網(wǎng)/海拔新聞記者 魯啟蘭 攝影報道)要說尋跡東坡文化,一定繞不開的便是中和古鎮(zhèn)。中和古鎮(zhèn)位于海南省儋州市西南6公里處,為儋州故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被貶官謫居三年于此,至今鎮(zhèn)內仍有他的生活痕跡,如桄榔庵、東坡井等。
儋州故城坐落在地勢較高的崗坡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初為夯土修筑城墻,宋元兩代沿用。主要修筑東、南、西、北四個城門,現(xiàn)存北(武定門)、西二門(鎮(zhèn)海門)、西門甕城及兩門所接的部分城墻,城門城墻工藝精湛、造型古樸莊重。相傳當年蘇東坡被貶至儋州,就是經(jīng)由武定門進入城中報到。如今的武定門因遺跡修繕被護欄圍起,但透過石洞,仿佛仍然能看到當年那個仙風道骨的身影。
沿著蘇東坡抵達報到的痕跡,便來到了當時的州署。儋州故城的古州署位于現(xiàn)今的中和鎮(zhèn)政府內,經(jīng)過唐宋元明清的修繕,規(guī)模宏大,直到如今在原址中,仍能一窺當年的盛景。此外,在古州署旁,還記錄著歷代(部分官員)的功績,其中便提到了蘇東坡居儋三年期間苦心勸農(nóng)、移風易俗、著書立說的事跡。
在中和鎮(zhèn)中南街,坐落著一座始建于唐初,海南建筑年代最早的冼夫人廟——寧濟廟,是儋州故城的一處重要文物古跡。宋朝時,蘇東坡被貶于海南儋耳,了解了冼夫人的事跡后,寫了一首詩高度贊頌她,詩曰:“三世更險易,一心無磷緇。錦傘平積亂,犀渠破余疑。”在如今的寧濟廟中,還有這首詩的全文刻在石碑中,吸引不少游客市民前來拜讀。
當年蘇東坡來到儋州后,居所成了首要問題。當?shù)刂莨購堉惺志粗靥K東坡,便讓蘇家父子住在官府的房子里,卻再次遭到打壓,流離失所。當?shù)氐陌傩毡銕椭K東坡在城南的桄榔林建起了三間茅屋,蘇東坡命名為“桄榔庵”,這也是蘇東坡父子居住了三年的地方。歲月變遷,如今的桄榔庵雖然已無當年的痕跡,但他與儋州人民結下的情誼卻永遠不會消散。據(jù)悉,當?shù)卣疄榱司拺烟K東坡,特將桄榔庵所在的道路命名為桄榔庵路。
距離桄榔庵不遠處,便是傳說中的東坡井。相傳在儋州居住期間,蘇東坡發(fā)現(xiàn)儋州百姓“飲食百物艱難”,因為儋州臨近大海,水質極差,井中的水皆是咸的,極難下口。村民們不得不依靠溝渠水和雨水滿足日常所需,但長期飲用容易對身體造成極大的損害,以至于病亡者眾多。蘇東坡便于1098年秋冬之際擇地帶頭鑿井,井水四時不竭,井泉清甘。附近的村民看到后紛紛效仿,開鑿新井,摒棄陋習,病亡者也逐漸減少。為了紀念蘇東坡作出的貢獻,在東坡井所處村落,也特地命名為坡井村。
居儋三年,蘇東坡在逆境中笑對人生,并與儋州人民結下了深厚情誼。在這里,他開設學堂、挖井造橋、勸農(nóng)勸醫(yī)……在儋州文化、醫(yī)藥、生產(chǎn)發(fā)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他在蠻荒之地種出了燦爛的文明之花,將受到儋州人民世世代代的敬仰與懷念。
【責任編輯:蔣 杰】
【內容審核:林春森】
版權聲明:國際旅游島商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版權作品,歡迎轉發(fā),但非經(jīng)本報書面授權同意,嚴禁包括但不限于轉載或改編、引用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24小時熱聞
相關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