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好記者”全國巡講活動走進海南
商報全媒體訊(椰網/海拔新聞記者 史若木)記錄時代風云,講好中國故事。11月14日上午,由中國記協(xié)、全國三教辦組織的“新時代·好記者”全國巡講活動來到海南廣播電視臺。7名“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優(yōu)秀記者和中國新聞獎、中國經濟新聞獎獲獎者走上講臺分享采訪經歷和所思所悟,來自省委宣傳部、省直新聞單位、市屬新聞媒體記者編輯、高校在校生代表參加報告會。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宣良在致辭中指出,記者,是時代的記錄者,是社會的瞭望者,是公平正義的守護者。作為無冕之王,記者始終在現(xiàn)場,用文字、聲音和畫面,捕捉每一個重要時刻,講述每一個感人故事。李宣良表示,如今,新聞傳播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信息傳播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guī)模。但無論傳播形式如何演變,新聞工作者的使命和價值都不會改變。
人民日報社記者李婕以《中國經濟 大海里沒有無名之輩》為主題,分享聚焦街頭小店,記錄普通經濟個體在經濟大潮中對抗風雨,最終匯成的巨浪,從不同維度展現(xiàn)中國經濟這片大海的風貌。
地方媒體如何做好國際報道?湖南廣播電視臺丁玲通過《講好中非合作故事 共逐現(xiàn)代化之夢》講述了她拍攝的三個故事,其中一個故事是在非洲馬達加斯加,中國雜交水稻種植專家讓“一粒種子”讓當?shù)刈優(yōu)?ldquo;非洲糧倉”,展現(xiàn)了中非人民在現(xiàn)代化征程上的鏗鏘步伐。
人民鐵道報社記者李蓉以《為了2700多名旅客的平安》為題,講述了她十七年深耕鐵路一線報道,用鏡頭記錄抗洪搶險下的溫暖感動,用文字書寫鐵路工作者的忠誠擔當。
海南廣播電視臺記者周文培以《家鄉(xiāng)河水源地的痛與新》為主題,分享自己如何用一篇篇具有建設性的輿論監(jiān)督報道,書寫家鄉(xiāng)河水源地的痛與新。
經濟日報社記者劉瑾以《發(fā)出中國棉花產業(yè)最強音》為題,講述了在跨國服裝企業(yè)發(fā)表聲明公開抵制新疆棉時,她實地調查研究、采訪行業(yè)專家,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產業(yè)底氣。
河南廣播電視臺記者季潔講述了中國首批援埃塞俄比亞醫(yī)療隊隊長、被非洲人民譽為“中國白求恩”的梅庚年和他的兒子兩代人接力援非的故事,詮釋醫(yī)者仁心的深刻內涵。
沈陽日報社記者浴輝以《大山里的歌,新聞人的夢》為題,講述她和她的同事們,將新聞與公益相結合,幫助258名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走進央視、登上世界音樂殿堂的夢想。
在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新聞媒體記者、同學向“新時代·好記者”全國巡講團提出一個個的問題得到解答,如:遇到復雜選題如何做好國際報道、融媒體將來如何發(fā)展、如何做深做實做專產業(yè)調研報道、如何讓經濟報道更接地氣等。
結束上午的宣講后,“新時代·好記者”全國巡講團于下午走進海南大學。
【責任編輯:趙康麗】
【內容審核:吳鐘旺】
版權聲明:國際旅游島商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版權作品,歡迎轉發(fā),但非經本報書面授權同意,嚴禁包括但不限于轉載或改編、引用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24小時熱聞
相關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