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立體式非遺盛宴!2024年(第四屆)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開幕
商報全媒體訊(椰網(wǎng)/海拔新聞記者 張藝 通訊員 李藝娜)11月8日,2024年(第四屆)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系列活動在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開幕。本屆活動以“錦繡中華”為策展核心,聚焦黎族傳統(tǒng)紡染織繡技藝、黃道婆兩大主題IP,結合靜態(tài)展覽、動態(tài)展示、活態(tài)展演三大特色形式,精心策劃“兩展一秀一儀式”四場活動,呈現(xiàn)專題化、情景化、體驗化的非遺展示特點,旨在振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工藝,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營造良好文化氛圍。
沉浸體驗、跨界交融 滿庭錦繡競芳菲
漫步展廳,大型當代藝術裝置“云中錦”汲取錦繡的云紋靈感,從大廳中空頂部以五彩祥云結構垂懸而下,打造傳統(tǒng)戲劇演出氛圍,用流蘇模擬傳統(tǒng)印染工藝色彩,以“紅、藍、綠”三種主題顏色對應“京劇—鏡花水月”“瓊劇—南溟吉貝”“昆曲—水墨姑蘇”三個戲曲文化空間,把傳統(tǒng)織染繡技藝當中蘊含的美學精神與當代審美結合起來,令觀眾置身于傳統(tǒng)與時尚交融的沉浸式錦繡長廊。
樂聲響起,整個省非遺展示中心的中庭化身舞臺,“錦繡世界·服飾大秀”非遺主題服飾大秀拉開序幕。該秀選取在國際文化交流傳播中有深度影響的國家級傳統(tǒng)戲曲及其劇裝制作技藝、傳統(tǒng)刺繡項目為主要內容,包括四個專題錦繡系列服飾秀:鏡花水月——京繡主題非遺服飾秀,配京劇代表劇目專場演出《貴妃醉酒》一折;水墨姑蘇——蘇繡主題非遺服飾秀,配昆曲代表劇目專場演出《游園驚夢》一折;南溟吉貝——黎錦主題非遺服飾秀,配瓊劇代表劇目專場演出《百花公主》一折;知否嶺南——粵繡主題非遺服飾秀。
京繡的熱烈、黎錦的細膩、蘇繡的精致、粵繡的華麗……四大非遺服飾在T臺上競相綻放。模特們沿著展館內斜坡款款走下,宛如一幅幅生動流轉的畫卷。京繡服飾以其艷麗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藝,展現(xiàn)了北方文化的豪邁;黎錦服飾則以細膩的質感和獨特的民族風情,訴說著海南島的浪漫故事;蘇繡服飾的精致和細膩,如同江南水鄉(xiāng)的柔情,讓人沉醉;粵繡服飾的華麗和繁復,彰顯了南方的富饒與精致……模特們身著這些精美的服飾,沿著展館里的斜坡款款走下,每一個步伐都像是在講述一個個古老而美麗的故事,美不勝收,引人入勝。
與此同時,耳畔響起了京劇的激昂婉轉、瓊劇的清亮悠揚、昆曲的柔美細膩,三種不同旋律接續(xù)響起,余音交織,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聽享受。
除此之外,活動聚焦“黃道婆”這一海南主題IP,在開幕現(xiàn)場由瓊劇《黃道婆》演員表演《尾聲》一折,向觀眾講述海南錦繡傳承的故事,隨后由“黃道婆”帶領現(xiàn)場觀眾看秀、觀展,打破傳統(tǒng)觀展模式,給予觀眾全新的觀展體驗。
本次活動總策展人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學術院長孫冬寧介紹,展覽現(xiàn)場以活態(tài)文化空間與戲曲、音樂等表演形式相結合,讓觀眾們充分體驗到不同地域文化空間的錦繡特色,相關系列活動將持續(xù)至12月份。
精致展覽、多元展示 打造立體式非遺盛宴
活動按照“傳承 創(chuàng)新 共創(chuàng)錦繡世界”的活動主題,現(xiàn)場分為“錦繡世界·服飾大秀”“錦繡世界·梨園春秋”“錦繡世界·傳承之光”三大板塊,除了戲曲、走秀,還有“錦繡世界·梨園春秋”傳統(tǒng)織繡印染技藝精品展(劇裝專題)、“錦繡世界·傳承之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織染繡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圖片展,充分滿足觀眾的多樣化觀展體驗。
走進劇裝專題展覽空間,30余套戲曲服飾齊聚一堂競芳菲。京劇的《貴妃醉酒》中楊貴妃的華服,以其絢麗的色彩和精致的刺繡,展現(xiàn)了唐朝的繁榮與奢華;漢劇的《宇宙鋒》和《哭祖廟》中的服飾,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考究的工藝,彰顯了漢劇的莊重與深沉。昆曲《牡丹亭》的服飾則如同它的曲調一般,細膩而柔美,讓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鄉(xiāng)的煙雨之中;粵劇的《花好月圓》展現(xiàn)了南國風情的熱烈與歡快;瓊劇的《百花公主》和《張文秀》則以其鮮明的地方特色,讓人感受到海南島的風土人情……每一套服飾都不僅僅是角色的外在裝扮,也是地域文化和藝術的體現(xiàn)。觀眾在這些戲曲服飾間緩緩行走,仿佛置身于一個流動的戲劇世界。
同時,活動精心打造以江南、京味、瓊崖為主題的藝術生活空間,可供觀眾實現(xiàn)聽戲、觀展、品茶、看秀的多重體驗。各空間以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藝、明式家具制作技藝、黎族藤竹編技藝、五指山大葉紅茶制作技藝、京繡、蘇繡、粵繡、漢繡等非遺項目營造不同地域文化風情環(huán)境,通過“小而精、精而雅、雅而有特色”的審美情趣,強調空間感、互動感、體驗感,多維度地展現(xiàn)非遺的傳承之美,文化的氛圍之美,人民的生活之美。
“錦繡世界·傳承之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織染繡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圖片展精心遴選了來自全國32省、15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織繡印染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影像,通過排列組合方式形成一條影像長廊,展現(xiàn)非遺傳承人獨特的魅力和風采,呈現(xiàn)出非遺作品在臺前幕后的多種姿態(tài),帶領觀眾走進不同凡響的錦繡人生,探索傳統(tǒng)技藝愈加鮮活的生命力。
展區(qū)內,還有黎族傳統(tǒng)紡染織繡技藝、釘金繡裙褂制作工藝、白族扎染技藝等代表性傳承人現(xiàn)場展示織染繡作品的制作過程,令觀眾直觀地領略非遺項目的豐富多樣與異彩紛呈,了解不同地方的地域特色與文化特征,進一步增強對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意識,推動錦繡非遺在多元地域文化的互鑒中綻放光彩。
值得一提的是,11月8日至9日,“錦繡世界·衣被天下”——傳統(tǒng)紡染織繡技藝傳承與保護學術研討會及調研,“錦繡世界·欣欣向榮”——“非遺進校園”,“錦繡世界·欣欣向榮”——“村秀”還將在五指山舉辦,共尋非遺傳承保護路徑,助力非遺賦能鄉(xiāng)村振興。
海南有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黎族傳統(tǒng)紡染織繡技藝,有紡染織繡行業(yè)的祖師,后人譽之為“衣被天下”的“女紡織技術家”——黃道婆。錦繡始于海南,海南未來之錦繡,將以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姿態(tài),走向世界,彰顯出中國氣象、中國特色、中國風格。
【責任編輯:劉如英】
【內容審核:孫令衛(wèi)】
版權聲明:國際旅游島商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版權作品,歡迎轉發(fā),但非經本報書面授權同意,嚴禁包括但不限于轉載或改編、引用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24小時熱聞
相關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