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將至 @島民,這份食品安全提示請查收!
商報全媒體訊(椰網/海拔新聞記者 孫鑫)“五一”勞動節(jié)即將來臨,大家外出旅游探親、宴請等戶外活動和集體聚餐增多,目前正值春夏交替食源性疾病高發(fā)時期,海南省疾控中心提示:關注食品安全,謹防“病從口入”。
一、遵守“食品安全五要點”
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我省“五一”假期較為多見,癥狀多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一旦出現病癥要及時就醫(yī)。
預防食源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遵循“食品安全五要點”:
1.保持清潔:食材清洗不潦草,害蟲老鼠驅除掉,烹飪過程勤洗手,保持清潔要做到。
2.生熟分開:生熟食品必分開,刀板容器不例外,切莫混雜一塊存,避免污染惹病來。
3.燒熟煮透:海鮮水產肉禽蛋,貪吃生鮮疾病伴,蟲卵病菌需殺盡,燒熟煮透保平安。
4.安全存放:剩菜剩飯冷藏好,安全存放也重要,熟食記得放冰箱,食前仍需熱透了。
5.安全食材:新鮮食材學會選,精挑細選保安全,腐敗變質不能吃,莫為省錢把病染。
二、不采食野生蘑菇
假期出游踏青時要謹記不采食野生蘑菇。目前仍沒有簡單易行、準確的毒蘑菇鑒別方法,民間流傳的一些識別毒蘑菇的方法和經驗并不可靠,避免毒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是不采食野生蘑菇。
自然環(huán)境下生長的野菜可能含有毒素,同時具有富集環(huán)境中的有害物質的風險,食用野菜的安全性不如人工栽培的蔬菜,要謹慎食用。
購買野菜應在正規(guī)市場、超市選購,選擇本地種植、具有多年食用歷史的野菜,慎重購買少見的品種。
采摘野菜要注意避開環(huán)境污染區(qū)域(如污水排放地、公路、垃圾填埋場等),避免采摘不熟悉的品種。
不要采食不認識的野蘑菇和野菜、野果、野薯、野花等野生植物;不要偏聽偏信、輕易采摘、加工食用易造成混淆的可疑藥用植物。
加強田間管理,在谷物、菜類收割前應對有毒蘑菇和有毒植物進行清理,避免有毒蘑菇和有毒植物混入其中造成誤食。
三、謹防因誤食河豚魚及其毒素而中毒
民間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河豚魚是味道鮮美但含有劇毒的魚類。河豚魚一年四季均有毒,魚體大小與毒力強弱無關,在生殖系統(tǒng)發(fā)育時期,毒力最強。
河豚魚中不同器官的河豚毒素含量不同,大小順序是:卵巢>魚卵>肝臟>腎臟>眼睛和皮膚>肌肉和血液。河豚毒素中毒潛伏期為10min~4h。
誤食河豚毒素主要使神經中樞和神經末梢發(fā)生麻痹,并迅速出現如唇舌麻痹、頭暈頭痛、惡心嘔吐、運動及語言功能紊亂、心率紊亂、呼吸衰竭,如不及時搶救,可導致死亡。目前對河豚毒素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癥狀嚴重、發(fā)病急、死亡率高。
我省沿海地區(qū)因誤食河豚魚、織紋螺等含河豚毒素的水產品而引起食源性疾病暴發(fā)的事件常有發(fā)生。
廣大消費者應珍愛生命、提高防范意識,切不可心存僥幸,不要自行捕食、撿食、加工河豚魚和織紋螺等水產品。若因食用含河豚毒素的水產品而出現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無力等中毒癥狀,應立即停止進食,及時就醫(yī)。
四、外出就餐要選擇資質合格的商家
外出就餐時,應選擇具備資質且衛(wèi)生條件良好的餐飲服務單位,避免在無證照攤販處就餐。
五、合理飲食, 杜絕浪費
節(jié)假日期間聚餐要避免暴飲暴食,注意保持平衡膳食,少鹽少油,控糖限酒。使用公筷公勺,杜絕浪費。
【責任編輯:趙康麗】
【內容審核:符 堅】
版權聲明:國際旅游島商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版權作品,歡迎轉發(fā),但非經本報書面授權同意,嚴禁包括但不限于轉載或改編、引用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