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髓”救人,36歲男子成為海南省第180例捐獻者
戳圖看視頻
商報全媒體訊(椰網(wǎng)/海拔新聞記者 孫鑫 攝影報道)10月17日上午,在海南省婦女兒童醫(yī)學中心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內,歷經(jīng)6個半小時,成功采集了250ml混懸液造血干細胞。36歲的魏恒(化名)成為海南省第180例,全國第16206例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當天帶著他體溫的“生命火種”由專人專程運送至廣州,為患者重燃起生命的希望。
據(jù)魏恒介紹,2022年,當時在某地由紅十字會組織了一場獻血活動。在活動中,工作人員向他介紹了有關造血干細胞捐獻的信息,他與幾位同事了解到身體健康的人可以通過捐獻造血干細胞來拯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便與同事們一起主動報名加入了中華骨髓庫。“今年6月,我接到了海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他們告訴我,我的骨髓配型成功了,詢問我是否愿意捐獻。剛開始有點遲疑,后來作為醫(yī)務工作者的愛人向我科普了造血干細胞捐獻的一些內容,打消了我的顧慮。家人和單位的同事們對于我此次捐贈造血干細胞的行為也給予了莫大的鼓勵和支持,讓我堅定了信心,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對我來說,可能也就是多臥床休息幾天,但對他人來說,可能是挽救了他的生命。”魏恒說。
得知丈夫的骨髓配型成功,魏恒的妻子十分支持,專程從湖南飛往海口陪伴丈夫采集,她表示:“作為一個醫(yī)務工作者,我深知骨髓捐獻配型成功對患者的重要性,當聽說我老公的骨髓與患者配型成功時,十分激動。能通過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去挽救一條生命,我想這換做誰都會去做的。同時,我自己也是中華骨髓庫的一員,也希望我的骨髓也能盡快配型成功,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采集現(xiàn)場,紅十字會的陪護志愿者細心的詢問他身體感受,捐獻中心主任為他頒發(fā)榮譽證書。
海南省紅十字醫(yī)學捐獻服務中心捐獻科王慧芳表示,非親緣關系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很多患者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才能等到能夠匹配的造血干細胞。很感謝魏先生挽救生命的人道精神,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志愿隊伍,在每次獻血中多預留8毫升的血樣,奉獻一份愛心,點燃他人生命的希望,用自己的善心義舉去挽救更多的患者。
【責任編輯:符孟瑩】
【內容審核:符 堅】
版權聲明:國際旅游島商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版權作品,歡迎轉發(fā),但非經(jīng)本報書面授權同意,嚴禁包括但不限于轉載或改編、引用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