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烏蘭牧騎是“紅色文藝輕騎兵”,是適應草原地區(qū)生產生活特點而誕生的文化工作隊,深受廣大農牧民歡迎。1995年退伍后,我來到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工作,至今已為農牧民演出27年。2017年10月,在排練節(jié)目間隙,我們16名隊員圍坐在一起,回憶過往、暢想未來,決定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一封信,匯報烏蘭牧騎60年來的發(fā)展情況,表達為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多作貢獻的決心。
沒過多久,我們就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記得那天大家都特別激動,把這封信讀了好多遍。“努力創(chuàng)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yōu)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習近平總書記的勉勵,對于我們每一名文藝工作者都是巨大的鼓舞。隊員剛寶力道和吉雅圖,當天夜里就創(chuàng)作出了好來寶《乘愛啟程》和歌曲《珍貴的回信》。
烏蘭牧騎是我們黨一手創(chuàng)建的文藝工作隊伍。作為全國第一支烏蘭牧騎,1957年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剛成立時,整支隊伍才9個人,演出時只有一些簡單的樂器、道具和兩輛馬車。草原幅員遼闊,農牧民居住較為分散,為了一場演出,烏蘭牧騎隊員往往要在戈壁、草原走上幾天幾夜。“讓草原上所有的農牧民都能觀看到烏蘭牧騎的演出。”前輩們對事業(yè)的那份熱愛,對黨和人民的那份深情,為我們樹立了學習榜樣。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指出:“烏蘭牧騎的長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為基層群眾演出,既是我們工作的責任所在,也是我們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烏蘭牧騎經常開展文化下鄉(xiāng)活動,同時進行采風創(chuàng)作,不斷豐富演出內容。牧民在冬春季接羊羔、春季剪羊毛、秋季打草儲草,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們把勞動之美搬上舞臺,創(chuàng)作演出了《打草舞》《接羔舞》《剪羊毛》等文藝作品。我們希望,在火熱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積累經驗,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
基層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也對烏蘭牧騎服務內容和方式提出新要求。近年來,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牽頭實施“烏蘭牧騎+”志愿服務項目,和相關部門一起,為農牧民及時提供政策咨詢、技術指導、送醫(yī)送藥等服務。始終做到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努力把黨的聲音和關懷傳遞給農牧民,以精準志愿服務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就能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我們的演出條件越來越好,各方面的保障也越來越到位。去年12月,“百團千場”下基層惠民演出活動在蘇尼特右旗啟動,為農牧民送去豐富多彩的文藝節(jié)目。我們也在新媒體平臺開設賬號,經常發(fā)布下鄉(xiāng)演出的短視頻,方便各地網友觀看。群眾的所思所盼,就是我們的努力方向。我們會繼續(xù)努力奮斗,扎根生活沃土,推動文藝創(chuàng)新,為發(fā)展文化事業(yè)、服務基層群眾貢獻自己的力量。
(原標題: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中國道路中國夢·不負囑托更奮發(fā)⑩))
【責任編輯:趙康麗】
【內容審核:林思冰】